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孔子登东山,仁道贯天地

孟子曾云: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认为圣贤君子所经过的地方,浩然精神上下贯入天地山川,德风道韵流传所及,化育芸芸众生万物。蒙山这座被无数古今名人凡夫所登临瞻仰的山东第二高山,因有圣人孔子的登临驻足,而充满了理性和仁智的光辉,具有了一种道德与文化的高度,并引领着数千年来文化遗产持续累积、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的蒙山文化与山岳文化的价值指向。

孔子登东山,在中国文化史上应该是一个值得大书一笔的节目。孟子将孔子登蒙山的史实明确记载下来,当代著名作家李健吾那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优美散文《雨中登泰山》,则让孟子所记载的那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国人皆知的文化名言。

孔子一生喜爱山水,如同后世许多文人一样每每寄情山水。他曾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更有蕴含其中的哲理意蕴与人生境界。

《论语》里面关于乐水与乐山各有一个流芳青史的著名典故。孔子乐水的典故,便是《论语先进》篇中的曾点浴沂,又称曾点言志。孔子对其他三位弟子治国理政、统兵卫国之类的远大理想不置可否甚至哂之,却唯独赞同曾点那看似玩耍、潇洒走一回的暮春浴沂,乃是因为其所内生的天地境界与体现于外的圣贤气象。故孔老夫子对曾点暮春浴沂的由衷欣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大节目。后世尤其是宋明时期,许多理学家与文人士大夫竞相诗咏歌赋曾点之志向与气象,蔚为一时之文化大观,而沂河亦成为宋明时期文人心中的文化圣河,一如恒河之于印度国民一样。

而《孟子》中记载孔子多次赞美水,《孔子家语》中亦讲孔子见大水必观。孔子为什么会多次赞美水呢?他看中的是水的什么特性呢?在与弟子子贡的问答中,孔子做出了精彩的解释: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孔子之赞美水、喜欢观水,是因为水之品性中体现了孔子君子比德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点。比德即指以山水等自然物象的某些特征比附、象征君子的道德境界与品性情操,从而将自然美人格化,将人的德行修为形象化。在这里,孔子将水之德比拟为君子以德、道为核心的各种优良品性。而孟子则对孔子以水比德思想做出进一步解释,以本源对于泉水的重要性来比喻人的道德品性对于其为人处世之行为的影响: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滚滚下流的泉水唯因有其本源,乃可混混不舍昼夜;独立不矫的君子以其德行高洁,故能动容周旋,从容处世。君子德行修养应如滚滚向东的流水一样勇往直前、有进无退。故孔子屹立河边高岸,看到河水浩浩荡荡、汹涌向前,发出那句震撼宇宙的千古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既然孔子因比德之故而喜观水,那么他老人家因象道之缘而逢山登临,则亦成为自然而然之事。在最能体现孔子学术思想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四原则中,志于道居于首位,显然他认为人生为学的最高目标就是得道。孔子还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认为一个人如果早上能体悟、明白了宇宙与人生的最高真理道,那么即使晚上就离世也不会留下什么人生缺憾。南宋文天祥的晚年悟道诗朝闻夕死吾何恨,坐把春秋仔细论正是对孔子这一思想的最佳注脚。

大道如高山峻岭,博大崇高,巍巍幽深。孔门第一高足颜回好学不倦,对夫子之道却亦只能由衷地赞叹为仰之弥高,就像大山一样高耸难达。学道则如登山,需拾级而上,不达顶峰,绝不停止。孔子内心深处对修道的体会应正如登山的体验一样,虽然有苦有累,然而更有冲决世尘间、振衣千仞岩的豪情壮志与人生成就感。孔子对山之乐的体验,当以如此吧。

孔子一生乐山,五十五岁起又周游列国十三年,其所登临过的山当不在少数。然有史可征的除了蒙山、泰山、农山之外,历史却似乎并未留下孔子游阅其他山岳的明确记载。只是在地方传说中有孔子登临诸如江苏的连云港孔望山、高淳游子山的说法。即使是登临山东最高的两座山,孟子也仅仅是记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十五字。至于孔子在什么季节里登蒙山,有哪几位弟子陪伴,走的是哪条上山路线,欣赏到怎样壮丽的景色,他的具体心境如何,我们只能凭想象来充实描绘了。

孔子登东山,留下一些当年亲历登临的遗址与遗迹,如龟蒙顶慈宁宫旁的小鲁碑,龟蒙顶东南的望海楼、圣憩石,蒙山西南贯庄附近的遇圣桥,以及蒙山西40里处的子宿村等。这些遗址遗迹千年来默默诉说着夫子的谆谆圣语。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的简笔惜墨并没有淹没蒙山的名气。正如道的至简至易而又至盛至大,这短短十五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涵,孟子紧接着又进行了深入阐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以孔子登东山、泰山为引,阐述了儒家的核心大道理。他认为就像观水必当观其壮阔的波澜一样,从学于圣人门下,不应拘泥于一般的术与言,而应以至尊的道为最高目标,并且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通达、贯通儒家的整个思想与文化体系。后唐代诗人元稹有一名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便是取典于孟子观水之说,亦是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修心向道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

孔子登上蒙山之巅,蒙山亦进入孔子的内心深处。孔子仁者爱人志于道,居于德的儒学思想理念,及门人后学在蒙山地区的讲学传道,奠定了蒙山文化的精髓与气韵,使蒙山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和灵魂气质的山岳。后世千年纷纷慕名登临的文人墨客、凡夫俗子,在饱览蒙山秀美壮观景色、吸氧啜云放飞自我之余,是否也应该尝试着走入孔子的内心深处,不畏艰辛攀登文化之巅,体味儒学思想的精华,以找回真正的自我,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毕竟,深入领悟了孔子,才能真正理解蒙山文化和文化蒙山,才能与蒙山相看两不厌!

随机推荐:
办公椅 白色 腾龙镜头 工兵铲 曼哈顿手抓球 木制书签 古典中国风 书包男 学生包 小学生 冲压弯头 水晶吊坠 ipad保护套笔槽 iPhone6S 茉莉花老桩 手工休闲鞋 壁挂 音箱 健身鞋 女 健身房 签证翻译 紫水晶洞 m家t恤 小书桌 牛角椅子实木 男手机包 腰包 真皮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